“我们主要的做法是组建党建+数字检察工作专班,让党员模范站在模型建设的第一线,攻坚克难,推进工作。”近日,岷县人民检察院报送的“刑事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监督模型”在全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获评“十佳”模型,在院内经验交流时,该监督模型建设团队的负责人,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南少伟说到。

全国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,岷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以“数字革命”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,形成特色鲜明的“党建+数字检察”党建业务融合工作机制,充分释放全新力量和“1+1>2”的叠加效应。
靠前指挥,打造聚力攻坚“一线堡垒”
对西部偏远地区基层检察院来说,数字检察是全新的、陌生的,如何发现监督点、如何建设模型,对岷县人民检察院的每名干警而言都是“恐惧圈”。在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中,岷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一线指挥,党组书记靠前谋划,突出“一把手”抓“一号工程”。高标定位成立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,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史鹏飞任领导小组组长,从岷县检察工作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,协调相关部门畅通数据来源渠道。业务部门分管副检察长担任副组长,并任模型建设团队的“总指挥”,在发现监督点、评估可行性等方面为推进数字检察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。

“每个党小组就是数字建模的攻坚堡垒”,史鹏飞强调,“我们有效突出数字检察专班中枢作用,以三个党小组为主体搭建3个工作专班,党小组组长任工作专班的领队,负责数字模型建设、数据碰撞及材料起草,打通工作推进的中梗阻”。
不避繁难,克服数字检察“本领恐慌”
“刚开始时,真是两眼一抹黑。”回想起模型建设“入门”初体验,第三党小组组长、“刑事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监督模型”建设团队的范红梅不禁有些感慨,“理念的迭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但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,只能边学习、边总结、边建设”。

“很多同志对数字检察的理解很片面,对模型建设没有概念,”党组副书记、副检察长刘博瑜在模型建设初期就敏锐的发现,“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,往后的工作就是空谈”。为了帮助各个模型建设团队尽快入门,该院购置《大数据法律监督办案指引》等数字检察类图书。收集大量网络资源用以学习,向杭州、张掖等省内外数字检察先行检察院请教经验做法,认真研究比对系统内外监督模型开发应用情况,破除检察人员对数字检察的神秘感,以充电赋能破除本领恐慌。
曲径通幽,把握检察监督“关键变量”
盛夏6月,岷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办公室的讨论声此起彼伏,大家围坐在一起,拿着今年模型建设报告草稿一遍遍修改、一点点完善。讨论至激烈处,有人跑去核校数据,有人快速翻查法条,浑然不觉已月挂中天。自从监督模型建设团队组建以来,这样的场景在第三检察部已是常态。

“涉浅滩者得鱼虾,入深海者得蛟龙”,通过不断探索数字检察工作,该院创建剥夺政治权利监督、涉酒驾执法监督等多个模型,通过大数据碰撞对比,发现剥夺政治权利执行不规范、脱管、漏管、违法参与选举、涉酒驾执法不规范等监督线索20条,向相关责任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份,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书3份。
“我们遵循小切口、大作为的模型构建规律,按照小、快、简的监督模型研发思路,精准选择针对性强、周期短成效快的监督点构建模型。”目前,该院还有多个模型正在建设完善中。下一步,岷县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,继续发挥攻坚团队力量,加强数字办案能力建设,锚定纵深推进数字检察办案取得实战实效的方向,投身数据检察蓝海,破浪前行……